6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公布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名单,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下称“益海嘉里”)名列其中。益海嘉里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入川投资的外资企业之一,这家世界500强企业自1993年落户四川以来,四川工厂年产值从几千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60多亿元,32年间,产值增长了100倍以上。
四川是国内公认的粮油“红海”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益海嘉里在这里取得了傲人的业绩,有什么秘诀?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报道组走进益海(广汉)粮油饲料有限公司厂区(以下简称“广汉工厂”),实地探访这家世界粮油巨头的现代化工厂。
厂区没有粮油加工的油烟味——6月11日上午,汽车在广汉工厂停下时,记者以为来错了地方。益海(广汉)粮油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旭介绍,广汉工厂为全省首批“无烟无声粮油厂”。
“无味”的答案,在厂房楼顶上的管道里。这些直径约半米的管道,正是打造“无味工厂”的关键。
“管道一头连着厂房里的‘抽油烟机’,能在第一时间收集废气。”梁旭说,管道另一头连着顶楼的废气反应室。在反应室内,利用碱喷淋去除挥发性有机物,降低细颗粒物、臭氧等污染物。同时依靠活性炭吸附,让废气达标后排放。
占地220亩的工厂,打造这套“空气净化器”,总花费近1600万元。对于利润并不高的粮业来说,投入不算小。但梁旭说,“这值得。”
同样值得的,还有为厂房穿上的“棉大衣”。梁旭说,这是广汉工厂打造“无声工厂”的主要手段。
“棉大衣”是隔音棉,广汉工厂自建设以来就开始引进,此后不断根据现实更新迭代。具体使用中,是把它们包裹在220亩厂区内的三十余个功能区外层。目前,生产线设备产生的最大噪声只有80分贝左右,经隔音棉处理后降至约50分贝,相当于台式电脑主机运行的声音。而传至两百米外的工厂门口时,噪声已几乎听不到,实现让周边社区“无感”。
“无油烟、无噪声,是我们这类工厂现代化建设的必须。”这样和当地社区环境发展融为一体。
压榨设备上,2023年设备出厂的标签依旧鲜明;豆产线上,自动灌装设备两秒下线一桶油;打包线上的机械手臂两秒就能搬完三大箱货……每小时下线桶豆油的生产车间,仅有两名工人,他们最大的工作量是写设备巡查日志。每日八个小时的上班时间,他们有三分之二是在总控室盯着显示屏。
别看工人们轻松,广汉工厂的产能可不小。去年,工厂产出粮油47万吨,而一线余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按照人均产出的产品量,广汉工厂是全省粮油加工领域的“单产冠军”。
粮油加工行业利润普遍不高,大部分工厂的加工毛利润只有3%至4%。在四川,这个数值更低。因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四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逐步放开了粮油加工领域,大大小小的粮油企业拔节生长。同时,作为全国油菜产能第一大省,四川的粮油市场之间的竞争是出了名的激烈。
为了能在四川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突围,广汉工厂从生产线年起,广汉工厂开始对六条生产线开启改造提升,配齐全线自动化设备。此后,根据相关生产实际,设备还在持续更新。2023年前后,花椒油生产线引入了最新款式的熬制机器,熬制原料量是换机器前的两倍。
“依托数字物联设备实时监控,残次品将被自动退回至次品剔除框,再由人工处理。”梁旭说,这套设备已运用于生产全链条,得益于这双“智慧之眼”,每一瓶油的前世今生都浓缩在二维码里,扫码即可溯源。
还有另外一道“保险”为品质兜底。广汉工厂配置的检测设备,对黄曲霉毒素、苯并芘、重金属等食品安全指标的检测覆盖率达100%。质检人员每小时都会从生产线抽样,十几分钟就能出检验结果,如果不合格,将立刻整批召回。
“企业就得靠产品说话。产品靠什么说话?是科技。”益海嘉里公共事务部总监涂长明说,30多年前,益海嘉里看中了四川的消费潜力而选择建厂。如今,要想继续开拓川内市场,必须依据需求变化科学调整产品结构。
就拿最近的“动作”举例。今年,“体重管理年”行动持续推进,一句“国家喊你减肥”的梗给粮油传统产业带来了新“考题”:怎么样保持风味并兼具营养。今年上半年,益海嘉里先后推出了甘油二酯油、慢升糖大米等大健康系列产品。
“喷一次7克油,刚好够一个年轻人做一顿减脂餐。”在成品油展区,益海(广汉)粮油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荣拿起一瓶喷壶式橄榄油展示。他说,这是刚刚针对年轻花钱的那群人推出的新产品。
回应如此迅速,背后是科技研发的支撑。此前,益海嘉里在上海投资十多亿元,建成了我国境内顶级规模的粮油企业研发中心之一。该中心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分析研判市场需求变化,提前完成相应的研发技术与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最能体现产品科技含量的,其实是占广汉工厂主营业务40%的菜籽油。他们与传统川企不太一样。
“你闻一下,这些菜籽油的香味各不相同。”王振荣的手上,是一瓶黑得像酱油的菜籽油。颜色越深,代表着菜籽油越浓香。而讲究麻辣鲜香的川菜,对浓香型菜籽油高度依赖。
为了压榨浓香型菜籽油,不少企业选择了“老路子”,也就是物理压榨。但这也意味除杂不够彻底,导致保质期缩短及营养不均衡等问题。为了保留传统四川菜油的香气,广汉工厂通过“公司+基地”的订单农业模式,就近建立了6000余亩菜籽油原料基地,确保了原料品质。同时,在加工环节,通过研究中心自研的技术进行精炼,既保留了菜籽油的传统风味,又解决了杂质的问题。
除了菜籽油,让藤椒油麻味更温和的压榨技术也在大规模应用。目前,广汉工厂生产的低麻度花椒油、藤椒油等产品,已经成功打入了此前“谈麻色变”的广州、上海、江浙等地市场。
王振荣说,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快人一步的“点球式”研发,是益海嘉里保持品质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