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江蓝天如洗,但围绕保护蓝天的大气防治行动一直在持续。在餐饮企业密集的城区,餐馆安上油烟净化器后,厨房不再烟熏火燎,附近居民不再被油烟困扰,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也减少了。
小编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自去年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以来,我市把城区餐饮油烟整治作为整治重点,督促餐饮企业整改油烟通道100余处,安装油烟净化器225套,取缔经营性燃煤173处。油烟治理成为改善市容市貌、防治大气污染的又一“重头戏”。
去年春节前夕,困扰市中区江华街居民邱水芝多年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在为期3个月的市容市貌集中整治专项活动期间,她楼下的餐馆安上了油烟净化器,餐馆厨房的油烟经过处理后,再顺着烟道排放到楼顶的高处,楼上住户终于告别了每逢午、晚餐时间都要闭门关窗的日子。
小编从市环保局获悉,在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活动期间,我市环保执法部门共调查城区餐饮企业1000余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400多份,督促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器225套,整改油烟通道100余处,取缔经营性燃煤173处。市中区江华街、绿色港湾,东兴区大佛寺、太白路和经开区甜城大道等重点区域的餐饮油烟排放问题均完成整改。其中,长期成为市民投诉对象的“大千串串香”、“宜宾姜爆鸭”、“兄弟餐馆”等餐饮店先后停业关闭。
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12369”环保热线接听的情况分析,市民投诉油烟扰民的比例大约占总投诉的三成左右,成为环保投诉的“重灾区”。在全市城区餐饮企业油烟排放集中整改之后,去年12月份,全市餐饮油烟投诉电线件,呈显而易见地下降趋势,内江治理餐饮企业油烟排放取得了较好成效。
市环保局污控科科长曾祥贵介绍说,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是继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工业排放之后的第四大大气污染源,对其治理切不可忽视。
据了解,油烟是食物烹饪、工艺流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物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以及对人体器官有刺激性的物质丙烯醛,容易加剧患肺癌的风险。油烟的产生会提高PM2.5的含量,在国内有关PM2.5的测试中,空气中有超过10%的PM2.5是因油烟引起的。
200-300℃之间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包括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均为有毒物质和致癌嫌疑物质。
小编在东兴区太白路一家鱼馆的厨房看到,锅里的油烟被抽风机抽到油烟净化器里处理后,又通过高耸到楼顶的烟道排放。站在鱼馆背后的居民小区里,几乎闻不到油烟味儿。
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刘洋介绍说,通过油烟净化器的净化处理,油烟中约百分之八十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能得到过滤净化,再通过专用烟道排放到所在楼层的顶端,可以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据了解,根据各自不同的排放量,餐椅企业安装的油烟净化器规格也不一样,从两千多元到一万多元不等。“在执法人员巡查中,假如发现有未按规定排放油烟的,将会对其开具限期整改通知书,餐饮企业可自行选择购买安装油烟净化器,通过验收后方可继续营业。”刘洋说,由于油烟净化器属于易耗品,要长期保持其净化效果,还得定期对其来维护。除了餐饮企业自行维护和油烟净化器商家服务之外,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假如发现油烟净化器失效,也会对餐饮企业予以警告或者处罚,从而避免油烟净化器成为摆设。
80年代初期个体经济迅猛发展,大量小餐饮企业开在居民楼下并长期存在,营业环境脏乱差且油烟对附近居民造成长期困扰。加上建设规划不合理,许多小区并没有建设专用的烟道,许多餐饮业主也选择在商住楼的沿街铺面营业,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成为治理油烟的“拦路虎”。
此外,部分餐饮企业不按规定办事,也为今后治理油烟和与居民发生冲突埋下了伏笔。
按照规定,一家餐饮店要开业,除了要取得卫生部门、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证照外,还一定要通过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审核才能营业。“但有的餐饮企业会故意忽视‘环评’这一道手续,等到营业后因为油烟排放不合理的问题被市民举报或者被环保执法人员查处后,又不得不花大价钱进行油烟排放改造,实在得不偿失。”刘洋说,市民如果想开餐饮企业,一定要注重选址,最好在通过环保部门的申请前不要盲目动工装修,去年我市各级环保部门就对选址不合理的34个餐饮项目申请予以否决。